关于艾滋病阻断药的介绍

2019-08-22 20:40:19 来源:
分享:

阻断药是如何达到阻断目的的?实际上,这跟HIV的感染过程有关。以性接触传播为例,病毒先侵犯粘膜部位,穿过粘膜屏障后进入人体的组织、细胞、淋巴结,并在淋巴结繁殖,最后进入血液。整个过程有几个阻断时机,重要的是要在病毒到达血液之前将其杀死,就能达到阻断的目的。一般来说越早服用阻断药,阻断成功率就越高,目前认为有效的阻断时机应为高危行为后72小时,越早越好,2小时之内最佳。超过72小时,阻断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,此时病毒很可能已经进入血液,再服用阻断药的话,基本上跟抗病毒治疗就是一个意思了。至于阻断成功率,如果高危行为者能够在72小时内合理选用艾滋病阻断药,并且坚持28天全疗程服药,同时保证没有持续存在的高危行为,保守估计成功率至少95%以上,可见艾滋病阻断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艾滋病暴露后预防。

刚才说了艾滋病阻断药和抗病毒药是一类药,那我们先了解一下抗病毒药。目前艾滋病抗病毒药物可以分为6大类,分别是核苷(酸)类反转录酶抑制剂,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,蛋白酶抑制剂,整合酶抑制剂,融合抑制剂和CCR5受体拮抗剂。

第一大类:核苷(酸)类反转录酶抑制剂(NRTIs)

包括:齐多夫定(AZT)、拉米夫定(3TC)、替诺福韦(TDF)、阿巴卡韦(ABC)、司他夫定(D4T)、恩曲他滨(FTC)。

第二大类:非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(NNRTIs)

包括:依非韦伦(EFV)、奈韦拉平(NVP)、利匹韦林(RPV)、依曲韦林(ETR)。

第三大类:蛋白酶抑制剂(PIs)

包括:洛匹那韦+利托那韦(LPV/r,克力芝)、达芦那韦(DRV)、阿扎那韦(ATV)。

第四大类:整合酶抑制剂

包括:多替拉韦(DTG,特威凯)、拉替拉韦(RAL,艾生特)。

第五大类融合抑制剂和第六大类辅助受体拮抗剂。

红色字体药物是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物,紫色字体药物是国内已上市自费抗病毒治疗药物,黑色字体是国内未上市的抗病毒治疗药物。

目前抗病毒治疗都采用三联药物,通常初始治疗可以参考下列原则:

因为我国现有的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只有有限的三大类8种(上文红色字体药物),其中司他夫定(D4T)因为副作用太大,已逐步淘汰,阿巴卡韦(ABC)只免费提供给儿童抗病毒治疗,因此我国成人和青少年艾滋病患者(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除外)抗病毒治疗的标准一线方案是:TDF或AZT+3TC+EFV或NVP(2个核苷类+1个非核苷类);当一线药物出现原发耐药或者副作用太大不能耐受时,就要更换二线药物方案:TDF或AZT+3TC+克力芝(2个核苷类+1个蛋白酶抑制剂)。

抗病毒治疗的药物都是国家免费提供,而艾滋病阻断治疗除外职业暴露,其他方式的暴露包括性接触预防阻断用药都是自费。阻断治疗和抗病毒治疗一样,权威指南也都推荐三联药物阻断,方案也相同,疗程28天。以前的指南还根据风险大小区分不同的方案,有吃两种药有吃三种药的,现在考虑到耐药病毒株越来越多,所以统一吃三种药。阻断治疗的方案选择看似更多样,实则更局限。

文章来源:中山性病医院
分享: